湘江世纪城之变:首善之区 泽国新生

湘江世纪城之变:首善之区 泽国新生

发布时间:2018-12-19 来源:湖南日报 字体大小:


  航拍山水洲城长沙的湘江两岸,每每必有湘江世纪城伟岸的楼群,映衬着橘红色的福元路大桥格外亮丽。
  开福,一江四河75公里滨水岸线,这既是一笔巨大的生态财富,也是对执政者的严峻考验。
  浏阳河以北,捞刀河以南,湘江以东,旧时由五合垸、涝湖垸、戴家河等组成,因水草肥美,曾作为长沙城北驿站和养马场。
  这块肥美的土地最让人头痛的是十年九涝,因捞刀河与浏阳河入河口仅距1.1公里,北去的湘江一水东来,一水南入,形成了混乱的“K”字状,每每雨季沿岸百姓苦不堪言。
  1994年,省市政府开始酝酿捞刀河改道,经多次研究、考证,2003年12月,长沙市痛下决心,把捞刀河入河口北移2公里,新挖1条1公里长的河道,让捞刀河水北向流入湘江。
  2005年1月15日,捞刀河出口改道工程正式竣工。新的入河效果实现了治江、治患、治地这三大好处。彻底改变了湘江水倒灌浏阳河、捞刀河的历史,原地块也由原来的2.14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45平方公里,“新生”后土地达1700余亩,开启了城北腾飞的新纪元。
  人在城边住,进城需搭船。
  1999年,芙蓉北路街道原名金霞街道,仅有躲风亭、落刀咀和陈家铺3个居委会,969户,3500余人,百姓以务农养殖为生。
  也是那一年,区委、区政府由兴汉门搬迁至芙蓉北路街道。
  加大电力、水利设施,修通拉开路网,完成金霞污水处理厂……通过引进湘江世纪城、顺天黄金海岸、恒鑫澜北湾、长泰豪园、水韵花都等40余个重点项目,十余年间,让曾经的水患泽国变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实体由6家砂场、饲料经营部增长到近700家,人口增加到8万余人,增长22倍,土地价值更是增值30倍。
  五合垸到湘江世纪城,泽国变新城,正是开福水利之兴的见证。
  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沙河、白沙河,年嘉湖、月湖、楚家湖、青竹湖……一江四河十湖“水灵灵”的开福大地,有千亩以上堤垸11个,其中万亩堤垸3个,大型水库19座,山塘水坝3000处,全区水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
  2017年,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湖湘,39.51米的历史最高水位让湘江两岸多处告急。但包括湘江世纪片区在内的整个开福区“未溃一垸、未垮一坝、未死伤一人”,荣获全省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近8年来,开福区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提升,新建达标堤防15公里,新建改建排渍泵站8座,小型水库病险帽子全部摘除,塘坝的蓄水容量提升到4000万方,全区75公里堤防基本达到100年一遇,部分达到了200年一遇标准。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滨江广场、城市驿站、好人公园、城市绿道……沿湘江东岸、浏阳河大堤踱步,曾经的防洪大堤已不仅做水利功用,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域两岸已然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养生的绿色乐土。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