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蓝天 专访开福区政府副区长蒋君
碧水蓝天是最公平亦最普惠的公共资源,开福打响蓝天保卫战一年来取得了扎实的治理成效,伍家岭站点监测显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增加20天,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
开福区“两会”期间(2019年1月3日-1月5日),记者专访了访开福区政府副区长蒋君,听他谈谈开福人如何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新湖南:2018年是长沙市蓝天保卫战“三年治本”的第一年,面对大气污染防治,开福区是如何实施精准治污?取得了怎么样的成果?
蒋君:蓝天保卫战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开福区坚持依法、科学、精准、全民治理,着力在战略、战术、战斗层面下功夫,使得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战略层面:全区树牢“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全区形成了从区委到区直单位、街道和社区(村)三级齐抓共管责任机制。出台开福区“1+13”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和“十个严禁”工作细则。围绕长沙市交办渣土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散煤制销等问题,开展专项督查150余次。专题调度87。
战术层面:聚焦“六控、十个严禁不放松,标本兼治不虚为”的目标。以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的实打实行动,采取“人防+技防”双线管控模式,对全区工地实现24小时全天候交叉巡查和实时监控,下发整改通知单187份,立案调查12起,罚款113.5万元,对新城和樾公馆等4个项目开出10万顶格罚单,立案处罚非法洗砂场8家,工地、渣土消纳场等扬尘治理达标率100%。重点严查渣土车、砂石车、搅拌车和物流运输车违规运输、扬撒、超载等问题,共查扣车辆601台,立案处罚568件,罚款约426.7万元。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关停、搬迁企业28余家。
战斗层面:全区保持“不靠刮风靠作风,不靠洒水靠汗水”的斗志。紧盯重要时段,紧盯重要区域。以开福大道、湘江、陈家湖、北二环为界和以青竹湖太阳山区域为中心设置了两个严控区,并在芙蓉北路捞刀河大桥、开福大道福元路口等设置五个检查点,实行24小时轮值,严控一切货车进入主城区,严格管控三车三场违规现象。紧盯重要指标。当AQI达80时,各责任部门立即响应预警机制,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常态化工作,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新湖南:据了解,为治理大气污染,开福区动用了不少“黑科技”,如“中科院激光走航车”“多功能抑尘车”等,您能简要介绍一下这些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吗?它们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效果如何?
蒋君:激光走航车是一种近几年国家层面大量引进的遥测手段,采用激光扫描远距离测量5-8km半径范围的污染源,精准到10m*10m范围定位污染源,形成三维立体环境观测。引进激光走航车主要解决了全区人工巡查无法做到24小时覆盖且成本太高、效率过低的问题,根据雷达定位精准治污。再配合无人机巡查及人工取证让污染源无所遁形。
多功能抑尘车:能实现喷雾抑尘和清洗等多种功能,具有远距离喷雾功能,最大射程达到80米,其喷雾系统风力强劲、雾化效果好、射程高远、覆盖范围广,适用于露天储煤、沙、石等粉状物料堆场喷雾降尘,提升空气质量。
2018年全区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了17个空气小微站点测管联动,利用多种技术使得全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伍家岭站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279天、同比增加26天,优良率77.5%、上升7.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治标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11.1%、19.3%。
新湖南:新的一年,开福区蓝天保卫战的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蒋君:保卫蓝天不是一朝一夕,我们将持续巩固治标成果、推进深读治理、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
开福区将继续坚持以“六控十严禁”为总抓手,加大整治力度,特别是当前要抓好今冬明春特护期十大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推动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四查”制度,全面落实“8个100%”防治新标准。严格按照“一企一策”要求,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继续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对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实施零容忍,全面提高大气防治系统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全区17个空气小微站点测管联动,利用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运用激光雷达走航扫描等技术,推动VOCs在线监测和臭氧污染防治的前期探索研究。建立科技网格和行政网格融合“一张网”。
“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治理环境,没有局外人。”蒋君呼吁大家“同聚力享蓝天”,进一步通过提升全民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环保的社会氛围。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