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政工作思路
2022年财政工作思路
区财政局
2022年1月30日
2022年,财政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在强省会战略的指引下,把财税工作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增加可统筹的财力、扎实挖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断增强防控风险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着力“增收”,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一是加强财政收入预期管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对财政运行的监测分析,推动财政政策与产业、投资、消费等政策协同发力;结合年度目标,提前制定收入预期计划,督促收入征管部门和街道紧紧围绕预期目标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深入推进财源工程建设。根据《开福区财源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督促各单位落实责任,充分挖掘税源潜力,着力涵养财源,做大增量、优化存量,逐步实现“两个提升”:税收质量稳步提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步提升,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三是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全面贯彻落实普惠性减税降费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同时,跟踪政策执行效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强化政府债券撬动作用。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债券额度,优化债券投向结构,加大政府债券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二)着力“节支”,确保财政平稳持续运行。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深度调整支出结构,深度挖掘内部潜力,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二是强化资金统筹。坚持系统思维,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对跨部门、用途相近、使用低效的专项资金加大整合力度,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低效化”,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强化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保障体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使绩效融入预算,让绩效服务预算;积极探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建立财政审计协同联动机制,推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强化财政评审。坚持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严格执行财政评审相关规定,落实三审复核制,优化财政评审流程,确保评审工作规范有序、优质高效。
(三)着力“提质”,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推进预算改革。依托“制度+技术”为预算管理赋能,通过“预算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区、街预算单位“全区一张网”,在“同一标准、同一平台、同一系统”下开展全链条财政预算业务管理,对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核算等实施全流程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从下达源头到使用末端“有源可溯、有迹可查”。二是推进国企改革。按照《长沙市开福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精神,全面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经营性资产管理新模式,力争2022年前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缩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硬化预算刚性约束,落实“三保”任务。强化预算刚性执行,做到预算编制更精细、资金调整更坚决、政策安排更科学。
(四)着力“增效”,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一是积极向上争资。坚持全区一盘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增强托底保障能力,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一方面争取条线部门资金。加强部门联动,细化争资内容,科学下达争资任务,弥补我区重大项目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争取资金调度支持。继续加大争取市财政资金调度力度,严守国库资金管理底线,确保区级财政平稳运行。二是抓好资金盘活。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从严管理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将支出进度滞后部分调整用于保障区委政府的核心工作和重点支出。加大存量资金与新增预算、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快建立中长期预算平衡机制,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三是强化预算管理。全面推进“零基预算”,切实打破基数概念和固化格局;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坚持资金跟着政策走,所有支出先定政策,后定资金;完善支出标准体系,提升预算科学性和精准度。四是保障改善民生。紧扣“六稳”、“六保”要求,集中可用财力,重点保障政府改革、惠及民生的各项支出和全区重点项目支出。推进为民办实事,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推动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五)着力“风控”,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按照《开福区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要求,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树立财政监督“一盘棋”思想,提高财政监督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从由“事后监督”向“实时、持续性监督”转变,从“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双轮驱动”转变。二是持续防控债务风险。既要眼光向上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又要眼光向内全力做好债务化解管控工作;强化预算和限额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新增,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确保不出现债务违约、融资违规、资金断链风险;指导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推动“公司转型、债务转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加强基层财务监管。进一步明确街道在收入组织、预算执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基层财政平稳高效运行。按照进一步加强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全面规范村(社区)预算管理、财务收支、债权债务、资产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四是确保干部资金安全。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财政各领域、全过程;开展专题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教育财政干部坚守底线、不碰高压线;进一步完善财政内控制度,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