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导报专题报道丨开福区:追光者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开福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大小:

开福区城市风光(北辰三角洲)


在湘江之畔,捞刀河边,一片创新的热土——长沙开福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涌动。作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这里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科创高地,更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他们带着技术图纸与创业构想扎根于此,在开福区的全方位扶持下,让梦想照进现实,闪耀星城北部的天空。

开福区以“开福合伙人”计划为纽带,打造“长沙·开福科创谷”创新引擎,设立产业基金,集聚680家高新企业、7家国家级“小巨人”、109家专精特新企业,依托高能级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战略产业聚链成势。

从国防科大的实验室到市井巷陌的孵化空间,从人形机器人到时空智能算法,无数个创业故事正在这里悄然上演。它们或许始于一个技术灵感,或许源于一次生活痛点,但最终都在开福区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不是偶然,而是一个城区以全区之力、全生态之姿,为青年创业者搭建的“梦想实验室”。


真金白银:政策托举创业梦想

在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能机器人”)展厅,记者看到一款白色人形机器人“湘江1号”静立一旁。工作人员一声“把水递给我”,它便灵巧地拿起水瓶递上。据介绍,这款机器人集助医、助行、助浴等健康陪护功能于一身,如同一位贴心的全能助手。据悉,该公司生产的智能机器人不仅适用于医院、酒店、药店等生活场景,还拓展至安防、巡检与协同作业等工业场景。


超能机器人产品展厅


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超能机器人董事长肖湘江,已在开福待了26年。“在二十多年的相处和创业的深耕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开福区独特的‘真意’,这让我们下定决心在此扎根。”

创业初期的肖湘江,面临的是所有创业者共同的难题——资金。但在开福区,他切身体会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强度:“开福区的支持从不停留在纸面。高层次人才奖励、相关政策场地免租……我们都切切实实地拿到了非常可观的扶持。这种‘真刀真枪’落在实处的支持,极大地缓解了我们创业初期的压力,让我们能更专注地投入研发与创新。”这一系列政策支持让他创办的超能机器人快速站稳脚跟,并获得迅速发展。

在开福区,政策不只是纸面上的条文,而是能感知的温度。政府设立30亿元产业母基金联动5亿元科创青年基金,创新“风险共担+全周期奖补”政策链,投贷担联动破解融资难。

对于辰龙智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龙智加”)这样的初创企业,开福区不仅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还帮助对接金融资源。创始人应龙被授予“开福区产业领军人才”称号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主动提供大额信贷支持,“有了这笔钱,我们搞研发、做产品就有了底气。”


中科欣辰落户的开福区兴湘国科科创园


中科欣辰智能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欣辰”)同样受益于精准的政策扶持。刚落户时,园区服务专班主动上门,帮助企业梳理材料,顺利申请到经营场所租金补贴,“这为我们缓解了初期的资金压力”,中科欣辰研发团队负责人陈勇由衷地感叹。这种从普惠到精准的政策支持体系,让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创业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生态滋养:创新雨林枝繁叶茂

走进辰龙智加的产品展厅,智慧矿山用的自动化三维感知重建无人机、远程驾驶舱T1、“利刃”系列高能激光系统等硬核装备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产品的背后,是开福区精心培育的创新生态在发挥作用。


辰龙智加研制的无人挖掘机、远程驾驶舱T1、通用底盘机器人


“在开福区,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应龙深有感触地说。之前有个智慧矿山项目,辰龙智加的三维扫描设备和远程控制系统,能跟基地里其他企业的调度平台、机械硬件无缝对接,“客户过来一趟,就能把‘感知-控制-运维’的全链条方案定下来,特别省心。”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降低了推广成本,还让企业的技术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开福区这个信创基地,利用国防科大的技术优势,再联合龙头企业,构建了从基础硬件到信息安全的完整产业链,为我们‘人工智能+信创’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土壤。”应龙介绍,区相关部门和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全链条优势,积极为企业对接市场资源,使得上下游紧密协同,极大提升了产业效率。

对于中科欣辰这样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开福区提供的不仅是场地和政策,更是全方位的“陪跑”服务。在研发河流声层析解决方案时,团队需要在本地找试点验证。区科技局了解到后,主动帮他们联系了市内相关水利项目的负责人,搭建沟通桥梁,让技术得以在本地水库项目中进行实测。“我们收集到了关键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后续优化提供了很大帮助。”创始人陈勇感慨,这种精准的资源对接,比任何形式的补贴都更有价值。


超能机器人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首发的人形机器人乐队


超能机器人董事长肖湘江则用“三重真意”概括开福区的创新生态:真心实意的情感温度、真抓实干的服务力度、真金白银的支持强度。从街道到各区局,各级领导对企业如同家人,“他们嘘寒问暖,大小困难都主动协调解决”。这种超越一般政商关系的温情与尊重,让创业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平台赋能:科创谷汇聚创新动能

在开福区,有一片热土,一个个青年创业者带着装满技术图纸与创业构想的“双肩包”扎根于此,不仅让创新创业梦想在这里成功落地,更在街道的全链条服务下,成为开福区完善科创生态的生动注脚。这里便是长沙·开福科创谷,一个让创新基因自由生长的沃土。


长沙・开福科创谷科技创新交流中心效果图


开福区以科创谷为核心载体,正着力构建一片让创新基因自由生长的沃土,建成2家国家级、11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提供“零成本”创业港湾。科创谷以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为策源地,将其周边打造成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引擎,形成“一核带动三区支撑”的空间布局。

在这里,辰龙智加找到了最适合的发展土壤。科创谷内的开福区信创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防科大的技术优势,联合龙头企业构建了从基础硬件到信息安全的完整产业链。应龙坦言:“产业生态完善,为我们‘人工智能+信创’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土壤。”

对于中科欣辰而言,选择落户科创谷内的开福区兴湘国科科创园,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平台优势。“开福区周边聚集了不少科研院所和高校,我们做时空智能需要的人工智能、卫星导航领域人才储备比较充足,招聘和技术交流都很方便。”陈勇表示。园区不仅提供符合标准的办公研发空间,还有专门的研发场地,能满足企业技术攻关的特殊要求。

超能机器人则在科创谷的平台上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孵化的跨越。企业重磅推出的“AI+机器人”大学生创业孵化计划——“雏鹰计划”,以“五个一”模式降低AI机器人创业门槛:聚焦一个细分方向、投入一笔种子基金、提供一个初级产品、对接一个应用场景、配备一名企业导师。这种“技术中台+整建制团队”的模式,预计可将创业周期压缩60%以上,为开福区乃至整个长沙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从超能机器人的健康守护,到辰龙智加的智能装备,再到中科欣辰的时空算法,这三个企业的故事虽然领域不同、路径各异,却共同印证了开福区打造科创高地的系统路径: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破解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以全方位的创新生态滋养企业成长,以高能级的科创平台汇聚产业动能。

在这里,创业不再是孤独的冒险,而是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旅程;创新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而是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开福区用“政策-生态-平台”的三重奏,编织了一张创新之网,让每一颗创业的种子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让每一个梦想都有照亮现实的路径。当青年创客们在这里放下行囊,他们放下的不只是双肩包,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当他们从这里启航,带走的不仅是企业的成长,更是一座城市对创新最诚挚的礼赞。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