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长沙市开福区:从“行路难”到“心有归”,社区温情守护城市 “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芙蓉北路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早上7点,外卖骑手谭勇的手机“叮咚”作响,第一单早餐订单弹出——湘江世纪城悦江苑15栋的豆浆油条。换作半年前,他得提前10分钟出门:世纪城商圈车位难找,绕着欣彤路转两圈是常事;到了小区单元楼,还得打电话等居民开门,赶上早高峰,超时罚款是家常便饭。但今天,他熟练地把电动车停进“骑手泊位”,用手机碰了碰单元门禁,“嘀”的一声,门应声而开。“现在送单,心里踏实多了!” 谭勇笑着说。

这一切改变,源于长沙市开福区盛世路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红色服务矩阵”。从破解“进门难、停车难”,到解决“吃饭难、充电难”,再到让骑手们找到“家” 的归属感,社区用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城市“摆渡人”们从 “行路难”走向了“心有归”。

“红色畅行港”:2分钟停车,1秒进门的“效率革命”

“以前在世纪城商圈送餐,就怕订单堆在手里。”谭勇记得,去年夏天,他接了3单商圈附近的订单,找车位花了8分钟,到小区门口等居民开门又耗了5分钟,结果3单全超时,那天白跑了半天。社区党委在走访中发现,世纪城商圈日均外卖订单超5000单,骑手们的“停车难、进门难”成了影响配送效率的关键。“不能让骑手们在‘最后一公里’上犯难。”社区党委书记魏婷说。很快,社区联动交通、城管等部门,把欣彤路东侧40% 闲置的机动车位,改造成10个“骑手泊位”,还加装了隔离栏和标识牌。“现在停车不用绕圈,2分钟就能停好!”谭勇说。

更让骑手们惊喜的是“骑手快速通道”。社区联合智慧物业,在湘江世纪城158栋等高频配送楼栋,装上了 NFC感应门禁。骑手们在小程序上完成身份审核后,手机贴近感应区,1秒就能开门,系统还会自动记录开门信息,既不打扰居民,又能保障安全。“以前送这栋楼的单,平均要12分钟,现在8分钟就能搞定,效率提了近40%!”谭勇算了笔账,自从有了“快速通道”,他每月超时订单少了15单,收入多了近千元。

“红色服务圈”:7.8 折的热饭,冰箱里的 “暖心补给”

中午12点,世纪城商圈迎来配送高峰,骑手小王送完最后一单,走进了湘江天街招商中心的“红色之家”。“杨国福麻辣烫7.8折,今天吃这个!”她拿着手机扫码点餐,不到10分钟,一碗热乎的麻辣烫端上了桌。“以前忙起来,只能在电动车上啃凉包子。”小王说,自从社区联合9家爱心餐饮门店成立“小哥食堂”,她终于能按时吃上热饭了。除了折扣餐,“红色之家”里还备着冷热水、空调和应急药品,“夏天累了进来吹吹空调,冬天喝杯热水,心里特别暖。”

今年夏天,社区又多了个“食物驿站”。在肯德基门店旁的爱心冰箱里,整齐码放着包装好的余量汉堡、粥品,每一份都贴着保质日期。“昨天我送单晚了,就来这儿拿了个汉堡,挺便捷的,还是热的!”骑手张磊说,这个“冰箱里的公益”,让他感受到了“被惦记的温暖”。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食物驿站”是联合“红色合伙人” 肯德基推出的,既避免了粮食浪费,又给骑手们多了份“应急补给”,“现在每天有10多位骑手来领取,冰箱里的食物从来没剩过。”

“红色安全岛”:0.3秒断电,90秒换电的“平安守护”

“最担心的就是电动车充电。”骑手赵亮有过一次惊险经历:去年冬天,他把电动车停在楼道里充电,半夜电池鼓包冒烟,幸好邻居发现及时,才没酿成大祸。社区党委了解到,电动车充电安全是骑手们的“心头患”。于是,社区联动商圈党总支和智能物联企业,在世纪城商圈南北广场建起了AI智能充电棚。“你看,每个充电插座都有‘眼睛’。”赵亮指着充电棚里的设备说,插座上装着温度传感器和烟雾报警器,一旦检测到电池鼓包、过载充电,0.3秒就能自动断电,还会发短信提醒检修。“现在充电不用守着,手机上能看电池状态,踏实!”

除了智能充电棚,社区还装了两处AI换电柜。“5秒扫码,90秒就能换块满电电池,比充电快多了!”赵亮说,以前充电要等2小时,现在换电就能走,每天能多送10单。据统计,智能充电棚日均服务骑手超 50人次,换电柜上线以来,没发生过一起充电安全事故。“‘红色安全岛’就是我们的‘平安符’!”赵亮笑着说。

“红色幸福家”:免费培训,夏日清凉里的“归属感”

“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个送外卖的,跟社区没啥关系。” 骑手孙强没想到,今年夏天,他不仅收到了社区送的消暑大礼包,还免费参加了急救技能培训。“现在我会包扎、会心肺复苏,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帮别人!”

社区党委、世纪城商圈党总支联合关工委、团委等群团组织,成立了“商居志愿服务联盟”,吸纳28家非公企业和 150多名志愿者,为骑手们打造“红色幸福家”。每月,商圈企业学院都会开设公益课,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急救技能、时政解读,甚至还有咖啡沙龙。“上次学了交通安全课,我知道了怎么规避配送途中的风险,还拿到了结业证书!”孙强说。每年夏天,社区还会开展“关爱烈日下最可爱的人”活动。今年7月,志愿者们顶着38℃的高温,给骑手们送清凉:冰饮、零食包、藿香正气水。“接过礼包的时候,心里热乎乎的。” 孙强说,“以前觉得自己是‘外人’,现在觉得,我们也是社区的一分子。”

如今,在盛世路社区,越来越多的骑手像孙强一样,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看到小区里有垃圾,顺手捡起来;发现老人过马路,上前扶一把;甚至加入社区的志愿服务队,帮独居老人送菜上门。“社区把我们当家人,我们也想为社区出份力。”孙强说。从“红色畅行港”到“红色幸福家”,盛世路社区用党建的温度,破解了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当骑手们的停车不再难、吃饭有热乎饭、充电不用担惊受怕,当他们从 “城市过客” 变成 “社区主人”,这座城市的 “毛细血管”,也变得更加温暖、通畅。正如谭勇所说:“现在送单,不仅速度快了,心里也更有劲儿了 ——因为我们知道,有人在守护我们。”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