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有何影响?如何保证涉日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23-08-25 来源:湖南疾控(微信公众号) 字体大小:


当地时间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东京电力公司在当天举行的临时记者会上表示,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24日当天,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

按照东京电力公司公布的计划,会有一条约1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海岸边的储水槽延伸至太平洋,该隧道出口距离海面约12米,核污染水将通过此隧道排海。



8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同时,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表示,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于8月24日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国海关高度关注日方此举对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带来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海关总署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

尽管多方反对,日本仍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核污染水排海,带来哪些影响?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举了一个例子,“核辐射暴露分为内暴露跟外暴露,氚释放的是β射线,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会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机物,藻又是虾和鱼的食物,它就会被鱼和虾吃掉,成为鱼和虾体内的蛋白。那么在我们食用鱼和虾的过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体内,它就成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这就会发生长期的内暴露,势必会影响到健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从遭遇核辐射,到DNA断裂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原子弹爆炸后铀或者钚从原子层面裂开,大量的原子核内物质,质子、中子以极快的速度跑出来,到处乱撞。



那么人体一旦遭遇了核辐射,会发生什么呢?一个极其可怕的后果,那就是DNA断裂。


在较高的辐射剂量下,核辐射就像是同时发射出亿万颗细微的高速子弹,击穿人的身体,打断DNA链,一旦DNA发生断裂,新的白细胞无法正常生成,人体免疫系统很快就会崩溃,各种感染会随之而来,这是人体DNA断裂后走向死亡的第一步。    

之后,寿命只有70多个小时的肠道细胞死亡,身体内部开始出现腐烂,而随着肌肉细胞的死亡,身体开始液化,皮肤会像干枯的树皮一样脱落,更为恐怖的是,当事人会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因为人体的神经细胞寿命是最长的,所以直至死亡,DNA断裂者都能够保持着清醒的意识。


1999年日本东京发生东海村核事故


吃下核污染食物之后


那如果没有直接遭遇核辐射,只是吃了一下被核辐射污染的食物,会有严重的后果吗?



核辐射放射性物质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可以想象在身体里一把持续发射子弹的枪)。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能对人体产生损害。

举个例子,此次核污水中残留的碳14物理半衰期约为5730年,可以在大海中长期存留。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层层富集和浓缩很可能就会进入人体内。

虽然核污水经过稀释浓度会变低,但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不断富集,会让放射性核素不断浓缩。



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通过食用海产品就间接地摄取了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积累就很可能会超过安全剂量。



每一代人都吃进放射性物质,留在体内破坏DNA并且遗传,缓慢循环渐进的后果,不堪设想。

日本执意排海

如何保证涉日食品安全?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就已经开始对日本福岛县等可能遭受核污染影响的日本进口食品进行入境管理。201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农产品进口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

同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对地区范围有更加严格的规定,除上述地区外,还禁止从日本宫城县、山形县、新潟县、长野县、山梨县、埼玉县、东京都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

今年7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

10个县(都)包括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埼玉县、东京都、千叶县。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如果消费者发现购买到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